
我們都曾為遭吸管折磨滲血的海龜心疼,也為瘦骨如柴的北極熊、滿肚子塑料垃圾的鯨魚流下不捨的眼淚。但回到現實,大眾對環境議題依然冷漠,冷氣照吹、一次性餐具照用,對早已傷痕累累的地球選擇視而不見,持續享受破壞環境所帶來的便利生活。
人們具備了環保意識,卻難有對環境的覺知與起而行的舉動。社會企業「環境友善種子」走訪全台設計好玩又具深度的環境教育活動,例如淨灘、種樹、潮間帶觀察,甚至更深度的五感生態體驗,盼能讓參與者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,理解環境問題對自身的影響。而運用環境教育的專業,取代制式宣導,改變大眾對環境無感的現況,便是友種為地球帶來的獨門解方!
不只淨灘、淨山,「環境教育」比我們想像得更好玩
一般人對環境教育的認知很陌生,除了生態導覽、淨灘、淨山或移除外來種,只要是能促使人們探討環境相關議題進而提出具體改善策略的行動,都可視為環境教育的一環、友善環境的具體展現。教育部108 課綱的環境教育課程中,將其分為五大主題,包含:環境倫理、永續發展、氣候變遷、災害防治、永續資源和能源利用;聯合國更直接點名,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。
友種執行長王書貞(書子)認為,先帶大家走進自然,親身感受環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,然後透過五感連結,看見美麗或哀愁,才有更多機會去傳遞環境知識,扭轉人們對於環境的敏感度與態度。
例如:用顯微鏡觀察海水裡的浮游生物、踏入潮間帶探尋生物多樣性、擔任小小解說員認識在地生態,友種精心策劃各種富有教育意涵的教學方案,讓大小朋友在「感興趣」的狀態下,願意主動關注地球面臨的困境,並自然而然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,影響成果遠勝過平時制式的宣導。
連結人與環境,用教育改變世界——友種
13 年前成立的友種,是台灣首家環境教育社會企業,亦是台灣第一個通過B 型企業並入選經濟部社企良品的環境教育團隊,不久前更拿下2024 年第20 屆《遠見》 ESG 企業永續獎-傑出方案-中小企業獎殊榮。
書子表示,目前團隊 30 多位成員多數具備環境教育專長,同時也廣納海洋、森林、生物及不同科系背景的專業人才。這群人最擅長的,就是因地制宜設計生動有趣的教案,讓大家發自內心愛上大自然。
憑藉教育專業,友種持續跨界合作,思考如何在SDGs 聯合國17 項永續發展指標中,與不同領域的對象進行共創;同時更結合企業ESG 資源、政府自然場域及學校、民間單位,策動更多拉近人與環境的創意教材。
截至今年,友種的合作企業已達60 家、企業ESG 服務近400 場,總服務人次更超過20 萬人。書子堅信,環境教育這股溫柔而強大的力量,確實能帶動人們為守護環境付出具體行為。

愛地球不再是口號!帶動民間與企業實踐環保
以海洋議題為例,書子感歎,明明身處海島,多數人卻與海洋相當疏離,只知道海裡有海鮮,卻不知道海洋生物面臨了什麼樣的生存困境。友種所成立的海洋教育品牌「慢島旅」,邀請參與者走進潮間帶,親身接觸豐富的生態環境,並透過科學調查、淨灘等行動,認識海洋廢棄物問題以及對生態的影響。
一位來自烏來的弱勢孩子在活動結束後分享道:「老師,原來海跟課本說的一樣,海那麼藍,那麼寬!」陪伴孩子蓋上課本與自然互動,書子認為是相當重要的接觸點,當海洋在心裡紮了根,未來才有永續行動的契機。
友種也試圖與企業結盟,協助企業推動和ESG 有關的海洋教育方案。例如與賣場家樂福合作「食育教室」,帶領員工深入了解永續海鮮的概念;也和紡織商遠東新世紀合作海廢議題,將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材質的衣服;同時還成立「小島社」,在和平島地質公園培訓小小解說員,提升孩子們的海洋素養與在地認同。

從感動到自發行動,每個人都是環保教育家!
直接帶著員工、學生實地碰觸自然,比起坐在教室聽講有效多了!書子引用前南非總統 尼爾森・曼德拉名言「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武器!」表達友種對環境教育的期許。這些年來友種帶著戶外教學的孩子、企業內訓員工及一般大眾走過 基隆和平島、台江國家公園等自然場域,地質、濕地、海洋都在守備範圍。經由客製化的導覽解說、遊程化的活動設計,讓大家更認識自己居住的土地。同時也協助企業與公眾對話,例如協助衛生紙品牌金百利談森林議題,如何在賣場認明環保標章,落實綠色消費。
書子也提到,孩子是很強的說服者,很多學生體驗完,潛移默化中也影響家人對環境的態度。而企業的資源挹注,可以協助更多偏鄉或弱勢孩童成為環境教育的種子,在每一個家庭萌芽成為永續的力量,化感動為行動,真正為地球帶來改變。
了解更多&持續關注:https://www.friendlyseed.com.tw/